新华社上海10月22日电题:一张“网”、一面“屏”、一朵“云”:进博会电力保障智慧升级
新华社记者王默玲
作为上海首个特高压交流变电站,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变电站是外来电入沪最重要的“落脚点”。在这里,整齐排列的庞大电力装备中间,一个小小的白色身影正在“左顾右盼”。“这是我们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‘瓦力’。别看个子小,它的‘眼睛’能实时捕捉到电力装备的温度状态和仪表信息,效率高又仔细,让变电站以更健康的状态投入到进博会保电工作中。”国网上海电力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在第三届进博会电力保障工作中,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尖端技术正充分应用于保电工作中,不断升级的科技智能手段推动进博会电力保障朝更加智能化、云端化的方向发展。
一张“网”,“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”全息感知电网状态。在位于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的保电现场指挥中心,场馆内173个负荷采集点、1133个温度采集点和1346个开关状态量的信息一一被采集进入系统,并就地通过边缘计算进行智能处理,从而有效提升了保电指挥人员“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”的全息感知能力。
现场保电团队所装备的一系列“黑科技”也颇为抢眼。一部手持移动设备,借助5G和融合指挥平台技术,工作人员可与后台指挥系统无缝对接,相当于把“指挥部”带在身边;一副AR眼镜,能帮助运维人员查看设备运行工况的时候,免去纸笔记录,自动显示参数并完成信息上报;一根智能手环,可以定时检测作业人员的身体状态并形成健康轨迹报告。
一面“屏”,从“设备管理”向“数据管理”的智慧转型。在离进博会主场馆不远处的变电站内,电力工作人员正在一张巨大的屏幕前,熟练地操作刚刚完成迭代升级的全景智慧保电3.0系统。在这里,整个电网供电路径、实时负荷、异常报警及抢修进度等信息均以动态方式在交互大屏呈现。而整合了人员、物资、安防、后勤等各模块的管控系统,也可以确保各级保电信息和指令的顺畅传递。
面对一张屏幕,便能一手掌握电网。和通过人工检查保障设备安全的思路不同,随着感知终端、AI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的深化运用,进博会保电工作从“设备管理”进一步向“数据管理”转型,观测实时、反应及时,实现了“一屏观网”“一键响应”的智慧升级。
一朵“云”,保电作业线上化开启“云端”保电新模式。据了解,通过应用云端平台、移动终端线上作业、云智慧数字孪生、动态监测健康状态、设备信息智能识别、智能穿戴人机交互、非侵入式数据采集7项先进技术,上海初步打造了以移动指挥云端化、保电作业线上化、运行工况数字化、故障研判智能化、疫情防控实时化为特征的“云端”保电新模式。
国网上海电力表示,目前上海电网主网所辖130多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5400多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已进入全保护全接线状态。同时,分布于上海的129个抢修基地、173个抢修驻点、5000余名抢修人员、近1000台应急抢修车辆也已全部到位,将以最佳状态迎接第三届进博会的到来。